发布时间:2024-07-10
图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年6月24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史研究”课题组举办“中国分析哲学史研究线上系列讲座”第24讲学术报告,北京大学教授和山西大学名誉教授韩林合主讲,题为“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万物一体观念及其在当代的发展”。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院长尤洋主持,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特聘教授江怡作点评嘉宾。
讲座前,尤洋院长主持了韩林合教授的赠书仪式并表达感谢。这些著作展示了韩林合教授的丰硕学术成果,体现了他对山西大学的深厚情感。韩林合教授的赠书,不仅代表了他对学校和师生的信任与认可,也体现了对学科发展的关怀和支持。
尤洋院长在主持讲座
韩林合教授的授书仪式
讲座开始,韩林合首先指出,万物一体观念不仅在中国哲学中十分重要,在印度和西方哲学中也广泛存在,这表明,这是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共同追求的境界。韩林合聚焦于中国哲学传统中的万物一体观,特别是儒道两家的观点差异,简要讨论了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和张世英对这一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韩林合认为,在中国传统哲学语境中,“万物一体”是一个简写,其完整形式可以表述为:“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或“圣人(或仁者)或至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这一观念在不同学派和哲学家那里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解释。总的来说,这一观念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本质上构成了一个整体或统一体,甚至可以说天地万物是人身体的诸部分。更激进的理解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本来没有任何区别,或者说根本不存在人与天地万物的区别,世界本质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至一”。
韩林合教授在讲座中
与“万物一体”相比,中国哲学研究者更常用“天人合一”来描述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在适当的理解下,这两个概念本质上是相同的。因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天”常常代指天地万物即世界整体,而且“天”又常常等同于“道”。因此,“万物一体”、“圣人或至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人与天地万物原是一体”与“天人合一”可以被视为同义语。
韩林合强调,不同派别的哲学家对“万物一体”的理解存在差异。即使在同一学派内部,对这一观念的理解也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他重点是梳理和分析中国哲学传统中的万物一体观,指出儒道两家在这一观念上的差异。
关于“儒家万物一体观”思想,韩林合指出,儒家的万物一体观认为,人与万物原本息息相关,构成一个统一体。对圣人而言,他与万物息息相关,万物构成了其身体的诸部分,整个宇宙可以说就是其身体。儒家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证这一观点:其一是人与万物最终均由同一种要素(气)构成,并源自原始之气(元气);其二是人与万物均受制于同样的道德法则,如仁义礼智信等“(天)理”。儒家虽然主张万物一体,但同时强调万物的差异性。对儒家圣人来说,我与非我(物)之间的区别不存在,因为任何非我都包含在我之内,是我的有机部分。
韩林合着重介绍了几位重要儒家学者的万物一体观,包括孟子、程颢、张载、朱熹、陆九渊和王阳明。王阳明认为,圣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就意味着:圣人之体就是天地之体,圣人之心就是天地之心,圣人之所为就是天地之所为。圣人之所以能与天地万物为一,是因为圣人无我,无人欲之私,其心纯于天理。
儒家的万物一体观强调人与万物的本质联系,但同时也承认现象层面的差异。这种观点既体现了对宇宙整体性的认识,又保留了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儒家学者们虽然在具体论述上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阐释人与万物之间的深层联系,以及圣人如何通过修养达到与天地万物合一的境界。
韩林合接着阐述了“道家万物一体观”思想。他先后阐述了老子、庄子和郭象的观点。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万物一体的基本思想,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天地万物均源自道并遵循道的运行规律。老子强调人应该效法道,尊重自然,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这体现了一种基本的万物一体观念,并表明人与天地万物同源于道,应该遵循自然规律。
庄子是道家万物一体观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更为系统和深入,提出了气的统一性、道的生成与支配、消除人为区分以及“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观点。在这种境界中,生死、得失等世俗分别都不再重要。圣人能够超越这些分别,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此外,庄子常用“天”来指代道,因此他的体道观也就是天人合一观。庄子在《齐物论》中进一步阐述了万物一体的思想,认为万物在道的层面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下之分。
韩林合还阐述了郭象对道家万物一体观的诠释。他认为,郭象否定了作为创造者和支配者的道,认为万物是自生自灭的,但保留了万物一体思想,认为圣人能够与万物化为一体,无心而应物。更为重要的是,郭象强调自然无为,认为圣人应该顺应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是强加外在的秩序。但韩林合指出,郭象关于人之自然或本性的界定进而其有关常人之天人合一或天人为一的观点,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在某种意义上,郭象的万物一体观或天人合一观融合了儒道两家的观点:圣人的万物一体完全是庄子式的,而常人的万物一体则貌似(但并非同于)儒家的观点。
最后,韩林合对冯友兰整合儒道万物一体观的尝试进行了阐释和评价。他对冯友兰试图整合儒道两家万物一体观的尝试持明确的批评态度,认为这是一次注定失败的尝试。韩林合认为,儒道的万物一体观在根本方面是完全对立的,无法简单整合。例如,对于万物是否齐同或为一这一点,两家观点是相反的。儒家认为万物有别,而道家主张万物为一。
韩林合还批评了冯友兰关于天或大全不可思的论证存在问题。冯友兰认为,思维主体必定处于其所思维的对象之外,因此大全是不可思的。但韩林合指出,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因为人有自我意识,可以思考自身。他详细分析了冯友兰关于“同天”的论证,指出其中存在多处逻辑错误。例如,冯友兰认为,知道自己既在大全之中又在大全之外的主体必定是同天主体,但韩林合认为,这个核心步骤根本不能成立。如果冯友兰的论证成立,那么任何具备正常思维能力的人都可以轻易地“同于大全或天”,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韩林合指出,冯友兰对自己论证的自信是没有根据的。冯友兰认为,通过这种论证,他的新理学成功避免了陆王心学的“空疏”之弊,但韩林合认为,这种自信是没有根据的:冯友兰的整合尝试忽视了儒道两家在“与物无对”这一概念上的根本差异。对儒家而言,这意味着圣人将万物视为自己的诸部分;而对道家来说,这意味着圣人根本不区别物我,与天地万物在数上是同一的。韩林合认为,由于儒道两家在万物一体观上存在根本性的分歧,冯友兰的整合尝试是不可能成功的,其论证过程也存在诸多逻辑问题。
评议环节,江怡教授感谢韩林合教授对山西大学推进中国分析哲学研究所做出的理论贡献,肯定了韩林合教授用20年左右的时间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以分析方法对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哲学家思想和观念做出了分析性考察,这些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国内学术界,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江怡教授在点评中
在问答环节,听众提问非常踊跃。韩林合对“在中国哲学研究中如何体现分析哲学?”“怎样理解王阳明在万物一体观中引入的‘灵明’这个概念?”“中国古典哲学中的万物一体观怎样影响着现代的理论?”“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观和‘致良知’思想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做出了详细的解答,与师生进行了富有生趣的探讨交流。
最后,江怡教授对持续了整整两年的“20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史线上系列讲座”进行了总结和致谢。两年来,共24场讲座,该系列讲座吸引了线上线下超过12万人/次参与,讲座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分析哲学史研究”课题组发起和主持,主要目的是推进中国的分析哲学研究,通过对百余年来中国分析哲学发展史上产生的一些成果进行哲学上的梳理和分析,从而为未来的中国分析哲学研究提供基本的路线和方法。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为该系列讲座圆满地落下了帷幕。他代表课题组研究团队,向所有参与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李振鑫)
学院订阅号
学院服务号
格致传媒